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学校简介
  • 校务公开
  • 校园动态
  • 特色教育
  • 德育工作
  • 教学天地
  • 学生天地
  • 后勤服务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校园动态
    “研”续成长 “语”你共进——记“任务驱动下阅读课堂教学研究”教研活动
    信息来源:管理员  ‖  发稿作者:杭州滨蘭实验学校   ‖  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17日  ‖  查看74次  ‖  

    秋风拂槛霜露浓,滨兰教研在行动。带着对语文教学的思考,怀着对教研的热忱,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,落实好语文要素,11月16日,滨江区小学高段语文教研员、省特级教师吴小蓉老师莅临我校,参加了“任务驱动下阅读课堂教学研究”主题教研活动,为滨兰的语文课堂把脉指导。

    展展我们的课堂彩

    课堂伊始,金燕芳老师带领孩子们回顾了第一单元关于夏天的古诗。随后,金老师运用预习单展开生字教学,基于学情展开课堂教学。为了突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“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”,金老师利用思维导图,带领孩子们清晰地梳理了文章结构,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,借助任务驱动来组织孩子们自主学习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,孩子们自主探究,发现了文本语言的秘密。金老师设计的任务单也为学生搭建了学习支架,使得课堂的生成水到渠成。

    亮亮我们的学生才

   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,他们全情投入,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。601班的伢儿们在金老师的循循善诱下,自信地表达。妙语连珠的回答无不是智慧的闪现。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,热情讨论,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。扎实高效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,锤炼了学生的学习品质,让真学习、深学习、巧学习在课堂中落地开花。

    晒晒我们的导学单

    鉴鉴我们的深学研

    首先,金燕芳老师分享了自己今天的上课感想,也提出了自己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。接下来,各备课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,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课感想。

    (图7-11)

    最后,由吴小蓉老师做总结点评,她指出:本节课中,金老师能很好地将语文要素落地,整堂课的教学润物细无声,课文教学在单元整体意识关照下展开。统编教材新设的习作单元,读写紧密结合。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从多方面、多角度解读文本,发现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。课堂中,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。

    此外,吴老师也提出了几点宝贵的建议:1.希望在学生成果可视化的基础上,对作品进行梳理、探究,争取有新的发现和创新;2.学生展示作品之后,老师可带着学生一起解码字里行间的语言秘密,让更多的学生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;3.若能将单篇课文教学放在大单元整体教学中,成体系化、结构化,会使知识储备更清晰,更有条理,学生的思维自然更容易被激活。

    (图12)

    【感悟分享】

        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,此处的“表达方法”即习作知识。本单元语文要素“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”,就是学生要掌握的习作知识。本单元习作要求“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,表达中心意思”,就是要求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习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。从知识走向能力,进而转化为个人素养,学生需要经历充分的学习过程。第三个学习任务是妙笔生花,让学生围绕中心意思选材、构思,以一段话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与体验。学课文的写法,既是模仿,更是结合自身体验的创意表达,旨在引导学生将从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内化为可迁移的能力。

    整节课下来,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来看,目标落实是比较到位的。学生投入,整体面貌非常好。从产出上面看,我作为教师还应该思考在课堂设计中能否提升思维含量,能否让学生梳理提纲、建构可视化的支架。

    ——金燕芳老师

     

    在本课中,金老师的教学指向非常明确:通过文本学习,指向学习“围绕一个意思,从不同方面、用不同事物进行表达”的习作能力。本节课紧扣这个主题,突出了语文要素。

    课堂上,金老师从反馈学习单、完成课堂作业本、反馈学生板贴这些教学环节落实“识字与写字”。从找中心句,提取和概括内容、沟通交流,完成学习单,课堂的读写转化等方面,落实阅读与鉴赏、梳理与探究。

    在小组合作环节,合作的要求,不仅是要求交流自己找到的学习成果,还要求交流阅读感受,并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成长表达出来。学生真正动手实践,深度学习,提升学生的习作表达素养。

    不仅是大框架的合理设计,本节课还处处体现了老师的小巧思。本课的板贴是根据目标重点进行布局的,不仅有教师的书写,还呈现了学生的思考所得。课堂的交流、动笔环节,均加入了合适的音乐,让习作课堂焕发出生机与美,学生感受美、表达美、创造美。

    ——宋奕晨老师

     

    金老师的课堂紧紧围绕学习重点展开,而且还有很多亮点和巧妙的构思,让我受益匪浅,必须给予五星好评。

    一、纵向延伸,联系旧知好。

    课前诵读环节,金老师挑选了六上第一单元关于夏天的古诗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和《西江月•夜行黄沙道中》。在潜移默化之中,将有联系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关联。

    二、单元整体设计意识好。

    依据学生对单元主题“以立意为宗,不以能文为本”的理解,金老师引出本单元的任务群设计,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“生活处处有真意”,以及三个板块的子任务。单课学习的知识是碎片化的,单元关照下的模块式学习的知识更容易被激活,更能够被学生存储,金老师这种大单元教学设计意识值得我们学习。

    三、因材施教,有的放矢好

    在预习反馈环节,金老师根据课前预习单反馈着重指导了难读的词语,解决易写错的生字,切实解决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点难点,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了学习痛点。

    四、以生为本,合作探究好

    研读课文环节,聚焦第二自然段时,金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,让学生合作探究,发现作者的表达方式特点,并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,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的真学习和深学习。在交流反馈环节,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思辨,将学生的发现进行分类,在发现作者表达方式的过程中深挖,学生会有更多收获。

    五、迁移运用,当堂巩固好

    吴小蓉老师在点评时指出:“在习作单元教学过程中,必须做到读写结合。”金老师在这节课中就将阅读发现写作方法和写作迁移运用相融合,使得学生呈现出许多佳作。在整体感知环节,借助课作本思维导图理清文章内容后,金老师又让学生把方法迁移运用到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中去。这促使学生对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就进行内化和巩固。

    ——袁悦老师

     

    《夏天里的成长》这一课的教学环节非常清晰,从“创设情景、明确任务”到“文本研读、学习方法”,再到“尝试练笔、使用方法”,三个环节逐步展开,教师教学层层推进,学生学习步步进阶,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生增量明显。

    金老师的单元整体意识很强,将习作单元的学习任务合理分配到每篇课文,再具体到每一课时,目标定位清晰,从原来的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”的零散教学,走向关联的、整体的单元教学;课堂始终能做到“以生为本”。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学生活动,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交流、碰撞,发现文本表达的奥秘,并通过板贴的形式,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,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,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思维训练,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。

    ——贺文颜老师

     

    本节课的最大亮点是:学生是活生生的人,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,这种情感被称之为个性。在教学过程中,金老师为文本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,注重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,关注了学生的发展。本文的语言浅显,通俗易懂。例如,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,讲到了小猫小狗,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生,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,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,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。最后,金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,概括写作方法,有效地将阅读中学生提升的能力迁移至课堂练笔,做到了从读到写。

    ——王茜老师

      

    1.关注双基,教学扎实。金老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,选取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,在课堂上进行了针对性的纠正,夯实了学生的基础。虽然是习作单元的课文,但是字词等基础知识并非就要一去了之。

    2.任务驱动,激活热情。金老师在课堂中以单元任务群为驱动展开教学,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主体性。 比如,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时,学生通过合作探究,自主发现了作者的表达秘妙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度得到了最大化,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,也收获了成就感。

    3.读写结合,学以致用。吴小蓉老师在评课时就提到在习作单元教学过程中,读写结合必须做到。金老师在这节课中就很好地将读写有机结合,让学生将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让进行迁移运用,在6分钟内迅速完成片段练习。

    这堂课的优点还有很多,但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。如果金老师能够在学生反馈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梳理、归类,就能引领学生进入更高阶的思维领域,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,但这需要课堂智慧,需要老师在课堂中不断锤炼,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。

    ——薛晓琴老师

     

    “彩笔凌云画溢思,虚心劲节是吾师。”只要我们凝心聚力,不断探究,就一定能“研”续成长,“语”你共进!

     

    文字:李佳兰

    图片:张利娜

    审核:俞安娜、沈祯祯



   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    上一篇:跟着太阳走一圈,玩转二十四节气——“滨兰童玩节气”之春分
    下一篇:跟着太阳走一圈,玩转二十四节气——赏叶,画菊花,吃柿子,秋末的美好回忆尽在此刻
    学校简介 | 联系方式 | 校长信箱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    Copright©2005-2023 杭州滨兰实验学校
    邮编:310053 电话:0571-88045858  地址: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安五房巷88号
    浙ICP备14025700号-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11171号 技术支持:赛虎科技